【榜样的力量】“网联智行”队:从酷热到寒冬 进行了近千次调试

  发布时间:2024-12-21 返回上页

640.webp (2).jpg

640.webp (3).jpg

640.webp (5).jpg

近日,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(室外赛)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,我校交通与物流学院2023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1班学生郭煜、吴诚宇、罗煜飞、徐鸣雷和新能源2班的程家旺组成的团队,从3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,以第11名的成绩荣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(室外赛)ROS无人车赛(职教组)二等奖。

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:是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,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全国顶级赛事,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,教育部管理的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的A类竞赛。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,培养大学生的汽车综合知识运用能力、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。

5名大二同学,组成“网联智行”队

2024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(室外赛)ROS无人车赛赛项今年首次开设高职组赛道,我校第一次组队参加,所以选人很关键。“如何挑选优秀学生、如何组建团队,我们好好琢磨了一下。”指导老师江梁表示。

“基本的思路就是面向大一学生宣传,学生自愿报名,经过一学期的培训,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,大二开始参加各类比赛。”经过层层选拔,郭煜、罗煜飞、吴诚宇、徐鸣雷、程家旺5名大二的同学组成了此次“网联智行”队。谈到为什么要用这个队名时,队长郭煜说:“希望我们能在学习智能网联相关知识的同时,在实践技术上有所突破,可以更好地把理论技术用在比赛中,为学院专业的特色探索和发展进步添砖加瓦。”

5名同学的团队分工也非常明确,郭煜和罗煜飞负责编程,吴诚宇负责调节参数,徐鸣雷负责编写技术文档,程家旺负责赛道维护。经过反复练习、磨合,大家也越来越有默契。

从酷热到寒冬,进行了近千次调试

因为是首次参赛、没有前辈经验可以参考,之前的实验都还停留在理论和视频阶段,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很大。此次比赛软件硬件都有,所编写的程序是需要让真的无人小车自动跑起来,第一圈按照雷达摄像头模块进行建图,第二圈在基于第一圈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巡航,这是非常不好控制的。为了达到最好效果,只有不断地改写程序,反复地进行调试。“组队4个月来,小车跑了上千次。”队长郭煜说道。

团队8月底开始正式备战省赛,那时黄石的天气酷热无比,因为没有实践设备,大家只能一遍一遍看视频,反复写代码试错。面对吹空调和玩电脑的“诱惑力”,有同学甚至想放弃不来了。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下,团队9月中旬购入了一台ROS智能小车。车的问题解决了,可又面临着学校只有红色锥桶、没有红蓝锥桶场景的问题。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,同学们创造性地想到了用蓝纸包裹红锥桶的想法,说干就干,大家在交通学院一楼的水泥地上摆上锥桶,开始一遍遍测试小车。

从国庆节开始,7号楼B102实训室几乎每天晚上灯火通明,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们围在一起,根据白天小车的测试情况反复改编程序、调节参数。

11月份,团队开始拍摄省赛的视频,由于一些外界因素,无法每次都完美地停到停车线内,但是大家并没有因此灰心。“一遍不行就多试几遍,不满意就不停地试!”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,最终在省赛中顺利拿下二等奖。

省赛拿奖,让同学们非常振奋!大家一鼓作气,开始备战12月份的国赛。不同于省赛提交视频的方式,国赛是现场比赛,难度加大,但大家热情高涨。“小车的测试达不到理想效果,大家就反复调试,一定要做到最好才罢休!”江老师说。

1分23秒,拿下二等奖

因身体原因,程家旺同学遗憾退赛,郭煜、吴诚宇、罗煜飞、徐鸣雷四名继续逐梦国赛。临近国赛,团队提前两天抵达安徽芜湖的比赛场地,赶到时已经晚上11点。第二天上午,只有20分钟时间熟悉比赛场地、进行现场调试。下午3:30,所有队伍都调试完成后,大家依然在不断排队调试,一直等到场地封闭才离开,芜湖的寒冷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。

通过赛前的调试练习,让大家发现了一个“小绝招”,小车的电池在三格电的时候状态是最稳定的,跑起来是最顺畅的。于是,吴诚宇同学半夜两点后一直守着小车的电池充电,既怕充少了,又怕充过了,所以就守着充!“这5名同学都很有热情,也有责任心,他们的努力让我很感动!”

比赛抽签抽到了9号,第九个上场。“9号还不错,可以知道前面队伍的完赛情况怎么样,及时调整策略。”郭煜表示,“但现场比赛氛围浓厚,大家都非常紧张。”

正式比赛时每个队有15分钟的时间,最多5次机会,取小车跑完的最短时间,如果有撞到锥桶等情况则算作罚时,计入到最终时间里。我校网联智行团队小车一共跑了五次,第二次的两圈总共用时1分23秒,最终凭借这一成绩摘得大赛二等奖。

此次比赛涵盖了智能车控制、图像模式识别、雷达传感技术、计算机编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,对培养学生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。我校也将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,坚持立德树人初心,担当以职兴城使命,朝着“创双高、进十强、强特色、升本科”目标持续奋进,为黄石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贡献职教智慧和职教力量。